网站首页 资讯 热点 行情 地区 推荐 民宿 酒店 家居 度假 滚动
首页 >  滚动 >  >  正文

高校专业花样多 “微创新”也能有大成效|世界速讯

2023-04-14 09:58:35来源:中国青年报

原标题:高校专业花样多 “微创新”也能有大成效

当年,和我同在新闻学院获取学士学位的同学们,分别毕业于新闻系、传播系、广电系和广告系。在我们眼中,这几个专业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,区分度也足够具体。但最近几年,这组列表又有变化,广电系变成了视听传播系,广告系扩充为广告与传媒经济系,此外还专门新设了国际新闻与传播系。据我了解,这些变化既与学院的学科发展规划相关,与此同时,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就业需求。


【资料图】

在专业调整的大背景下,过去主攻新闻史论但有外语专业背景的教师,会被调整到国际新传专业、开设具有国际特色的选修课程,过去被笼统划分在传播学概念内的某些传媒市场相关课程,也被更精准地定位到传媒经济这一领域。和我聊天的后辈告诉我,最近几年,传统上被视为最主流选项的新闻学专业,毕业人数明显变少,大二分流时,越来越多的学生会选择就业面更“专”、更与时代风潮相契合的新设专业。尽管大家高考时报考的是同一个未经分流的大专业,毕业时拿到的也都是文学学士学位。但是,细分专业的不同,不仅课程不同,也决定着毕业生在不同的就业领域有多吃香。

不久之前,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《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》,其中“优化调整高校20%左右学科专业布点”的表述引发大量关注。相比于调整高校学科专业布点这样的“大动作”,高校内部各院系在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,就细分专业、学科方向、课程设计等展开“小调整”或“微创新”,可能不会引起那么多外部关注,但其意义同样不容小觑。

根据最新一版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》,严格意义上的本科专业,只有名录上的771个。但是,只要在这771个专业的框架之内,高校可以设置各种名目不同、侧重不同的细分专业或专业方向,从而充分发挥创新能力,让师生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趋势中一同“弄潮”。类似趋势不仅存在于我最熟悉的新闻传播专业,也存在于许多其他专业。举例来说,近年屡登热搜的“电竞专业”,就未必是专业目录中的“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”,而可能体现为“数字媒体艺术(数字娱乐方向)”“艺术与科技(电子竞技分析方向)”“电子竞技解说”等形态。

这种专业创新方式最大的优点,就在于其灵活性。高校无需对专业设置做根本性改造,就能根据学生需要与就业形势实时作出调整,学生也因此获得了更丰富的选择空间。对学生而言,如何在各种细分专业或专业方向中作出选择,无疑是一项重大决定。而对各大高校、各个学院而言,如何给学生提供选项,并制定名实相符的培养方案,更是事关自身声誉与学生前途的大事。

对高校而言,敢于运用这种创新方式并非难事,能否将其用好,才更加考验高校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水平。面对千变万化的时代“风口”,高校如果能看准时机,精准设置具有极好潜力前景的专业,对自身和学生来说都是幸事,但也不能忽视盲目跟风、一味求新,不仅没给学生打好基础,还把人家带到“坑”里的可能性。

对此,社会当然不能要求高校未卜先知、永远没有失误。但高校还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,一方面做好兜底方案,确保学生在任何专业方向都能扎实学好本专业核心课程,另一方面及时纠错,对培养效果不理想的专业方向,该合并就合并、该撤销就撤销。

近年来,还有一个概念日益受到关注,那就是所谓的“微专业”。微专业虽然也带着专业二字,但实际上连专业方向都不是,而是一组组可供学生选修的课程。这些课程会围绕各个学术领域、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,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某方面能力。其中,有些微专业依附于特定专业,只能由这些专业的学生选修,也有一些微专业类似公选课,对所有学生开放。微专业虽然不能在学位证书上留下痕迹,却可以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知识与技能,让他们在自己选择的方向钻得更深,进而更好实现其人生规划。

事实上,用不着构成一整个微专业,如果高校能用心做好,就算只是一门选修课、一个实践项目,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大收获,增强其综合竞争力。我毕业的新闻学院,有一个专攻数据新闻的项目,会把学生做出来的数据新闻成品发在学院公众号上,其中多期内容虽然只是学生作业,却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肯定。做出这些成果的学生,在求职就业时,相当于自带了一份水平过硬的作品集。在有相关需求的用人单位眼里,这些作品的分量可能比其专业名目更重。

说到底,高校专业创新的成功秘诀,从来都不在于给专业方向起什么名字。听起来再厉害的名字,也只是一个标签,能否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技能,成长为能在特定领域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,才是关键中的关键。(杨鑫宇) 

标签:

相关文章

[ 相关新闻 ]